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English
我們來做個實驗:憋氣,越久越好,然後觀察你的頭腦冒出什麼想法。
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發現你在遇到任何不舒服或困難的時候,腦袋會怎麼反應。
好了?你發現了什麼?
你發現你憋氣時你的腦袋中有無數的聲音說個不停。
它說:「我無法再憋更久了」,但它在騙你,你可能可以憋氣再憋久一點。
它說:「我可能憋氣會憋死」,但它在騙你,你根本不可能在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憋氣憋死。
它問:「我現在憋氣到底有什麼意義?」
它問:「我到底有什麼需要持續憋氣的理由?」
它問:「我真的想要做這件事嗎?」
它可能會跟你說更多或質疑更多……
所以小心你頭腦裡的聲音,這些聲音常常破壞你的堅持。每當你累了、感到辛苦、遇到困難,你的頭腦可能會像這樣告訴你:
「我無法再繼續了」,但它可能在騙你。
「我做這件事到底有什麼意義?」
「或許我想要的是另一種生活?」
但是所有生活都有他的難處、痛苦、挑戰。如果你一直聽從你的腦袋,那你永不知道該怎麼活。
你的頭腦真的很奸詐。它會產生各種可能的理由去終止你持續的事情。
所以,停止服從你的腦袋吧。
你的腦袋仍然是產生解決方案的好工具。我們要使用它,而不是被它控制。
放心,有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不要被頭腦裡的想法控制,接著遠離苦難,擁抱人生。
未來靈性覺知的文章我們會再繼續這個話題。
我個人認為,大腦發出的質疑是一種「保護機制」,為的是讓人能夠求存(數萬年的演化結果),而當我們毫無意義的憋氣的時候,沒有一個更高的目標來關注,很容易被大腦發出的質問給淹沒。
但,換個場景來說;譬如與殭屍同處一室而需要暫時停止呼吸好了(假設啦),為了不被殭屍發現而拼命的延長憋氣的時間,腦中聲音或許就變成了:再多撐一點時間,再久一點…
如果真的憋不住了,腦袋就會開始想:再憋下去也是死,能不能快速大口換一口氣,然後快速跑離殭屍?好歹還有一拼之力!其實這也是求存
在 Daniel Kahneman所著 Thinking, Fast and Slow 也提過類似的概念,一種直覺反應是為了求存,以最低耗能,最快速度讓我們做出反應以趨利避害。
只有當人們不需要煩惱「求存」的時候,我們會傾向追求「意義」,人類大概是地球上唯一會追求「意義」的生物,其他生物甚至連「意義」是什麼都不知道(論證請求),「意義」也就是「因果」,人透過不停的問為什麼來尋求意義,就是想找到一個「第一因」,一般來說最終的第一因會歸為「宗教」或是類宗教的「詞語」;如命運、天命…,人類的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意義的追求之上
但會不會其實根本就沒有因果,如同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,所以佛家才說超脫因果,勘破虛假,才能離苦得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