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English
每一個人都被外部世界提供給他的事件所定向 (Shaka 再譯: 被外部世界的資料資訊所引導);但我們看到,這種可能如此的情形只具有相對的決定性。例如,因為室外天氣寒冷,某人穿上他的大衣,但另一個人出於一種鍛鍊身體的慾望而認為這是大可不必的事情;某人崇拜一個新近成名的男高音歌手是因為整個世界都崇拜他,而另一個人不置可否則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他,而是因為他覺得公眾所普遍崇拜的對象實際上並不值得崇拜 (Shaka 再譯: 被公眾普遍崇拜不能證明這個對象值得崇拜);某人之所以屈從一種特定的事態是因為他的經歷告訴他,一切都是歷來如此,但是另一個人卻深信,儘管事情以同樣的方式重複一千次,但第一千零一次卻會極不相同。前者定向於客觀事件,後者則保留一種可說是介於他自己與客觀事實之間的觀點 (Shaka 再譯:一個人讓被給定的事實所主導,另一個人則堅持介於他自己和客觀資料之間的觀點)
《心理類型》
作者:卡爾・榮格。
譯者:吳康、丁傳林、趙善華。
企劃:桂冠圖書。
出版:基礎文化創意。
- 更多的參考眾人的意見 VS. 認為眾人的認可跟真理本身很遙遠
- 強調規律及可以預測 VS. 注重不確定及例外
- 我們眼前的事實就是事實 VS. 可以解釋的事實才是事實
你是哪一種人呢?你對話的對象又是哪一種人呢?
停止在許多話題上爭論無聊的對錯吧。讓我們好好看到彼此人格背景的差異,然後接受同理兩邊各自的合理性。